第22章
赵雪梅则有些手忙脚乱地在手机上翻找着健康码。
“去香江的目的是?”柜员例行询问。
“商务洽谈。”刘开强言简意赅。
“旅游购物!”赵雪梅几乎是同时回答,声音清脆。
柜员看了两人一眼,没再追问,默默办理手续。
赵雪梅拿到头等舱登机牌时,又忍不住拍了个照。
通过安检时,流程也比往常繁琐。
脱外套、单独取出电子设备、消毒液容量检查…刘开强耐心而有序地配合着,眼神沉静。
赵雪梅则显得有些急躁,尤其是被要求摘下口罩进行人脸识别时,她小声嘟囔着“真麻烦”。
头等舱的空间宽敞而私密,宽大的座椅如同舒适的沙发。
空乘人员戴着口罩和护目镜,服务依旧殷勤,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。
登机时,每位乘客都收到一个简易的防疫包,里面有消毒湿巾、备用口罩和一小瓶免洗洗手液。
飞机平稳爬升后,赵雪梅的好奇心被头等舱的设施吸引,开始研究座椅调节、娱乐系统,并再次拿出手机拍照。
刘开强则拿出平板电脑,继续看资料。
“先生,女士,这是今天的餐单。
特殊时期,我们提供简化套餐,您看需要点什么?”
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。
负责头等舱服务的空姐站在过道旁,虽然戴着口罩和护目镜,但身姿挺拔,露出的眉眼清秀,声音温婉,普通话标准。
刘开强抬头:“一份牛排套餐,谢谢。饮料要矿泉水。”
他的目光在空姐胸牌上停留了一瞬:林晓薇。
“好的先生。”林晓薇记下,又看向赵雪梅。
“我要这个…呃,海鲜意面吧!再给我一杯橙汁!”
赵雪梅指着餐单。
林晓微点头记下,转身准备离开。
就在她转身的瞬间,一句职业化的询问“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?”
尾音带着一丝极其细微、几乎难以察觉的卷舌音。
刘开强的耳朵动了动。这个口音…太熟悉了!
不是他老家的腔,而是另一种让他刻骨铭心的乡音。
冀北省,尤其是他老家那个小县城特有的腔调!
那种在说“吗”字时,舌尖不经意带出的、介于“ma”和“me”之间的独特韵味,外地人很难模仿。
“林小姐。”
刘开强开口,声音不高,但清晰地传入林晓薇耳中。
林晓薇立刻停下脚步,转身,微微躬身:“先生,您请说?”
刘开强看着她露在口罩上方、带着职业化询问的眼睛,用纯正的、带着明显冀北口音的普通话问道:“听你口音,是冀北人?保城(定)那块儿的?”
林晓薇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极其强烈的惊讶,护目镜都挡不住。
她下意识地身体微微前倾:“先生,您…您听得出来?
我是保城的!您也是冀北人?”
“何止是冀北,”刘开强嘴角勾起一抹真切的、带着回忆的笑容?
“我是真没想到坐个飞机,遇到空姐还是老乡。”
一口地道的老家话,立刻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。
“哎呀!真是老乡!”
林晓薇的惊喜完全抑制不住了,职业化的矜持瞬间被打破,连声音都带上了家乡话的调子。
“太巧了!大哥您这是去香江办事儿?”
她下意识地用了更亲近的“大哥”称呼。
因为这是瘟疫还没有彻底结束,因此坐飞机的人少,她们也就没有之前那么约束。
“嗯,办点业务。”
刘开强也用方言回应,显得格外亲切,“你呢?飞这条线多久了?
这年头飞国际,挺不容易的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