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《明朝:可以靠关系,他非要靠实力》,综合评价五颗星,主人公有陈友谅朱文正,是作者“逍遥御风”独家出品的,小说简介:一次意外,我穿成了朱文正!原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侄子,节制中外诸军事的大都督,而我脚下的洪都,则是名垂青史的成名之战。以两万人困守孤城,对线陈友谅六十万汉军,数度摧其锋芒,坚守85日,为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立下汗马功劳!若不是原主后期作死,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。所以我决定苟一苟,等朱元璋开元建国,至少也能混个郡王当当。这也是彻底摆脱牛马的宿命。嗯!未来可期!可当我真正亲身经历过战争后,不想看着国家这样颠沛流离。于是我靠实力立足天下,洪都之战我一战封神!...
反观平江战场,局势陷入了僵局。厚重的云层压在平江城上空,给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压抑的氛围。
徐达眉头紧蹙,望着眼前固若金汤的平江城墙,满心忧虑,额头上的皱纹愈发明显。
常遇春在一旁急得直跺脚,铠甲随着他的动作发出沉闷的碰撞声:“这张士诚,龟缩在城内,仗着城墙负隅顽抗,我们一时半会儿还真难以攻克。”
平江城内,张士诚的府邸中气氛凝重。张士诚坐在主位上,身形略显发福,脸上却透着一股狠劲,他的谋士们围坐一旁,面色各异。
“如今我军虽被压缩在这平江及周边几个州县,但这平江城墙乃是我多年心血修筑,朱重八想轻易攻破,绝无可能!”
张士诚猛地一拍桌子,桌上的茶盏都跟着晃了晃。
“主公所言极是,不过朱重八此次派来的皆是猛将,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。”一位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。
“怕什么!”张士诚站起身来,在厅中来回踱步,“城内粮草充足,防御工事完备,他们若强攻,定让他们有来无回!”
此时,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,跪地禀报:“启禀主公,明军攻势愈发猛烈,徐达亲自率领突击队攻城,常遇春则在城外阻拦我方援军。”
“传令下去,给我狠狠地打!城墙上多备滚油、巨石,绝不能让朱重八的人进城!”张士诚双眼通红,大声下令。
平江城墙上,士兵们严阵以待,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,却依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。
看到明军的云梯车逼近,他们立刻将准备好的滚油泼下,熊熊烈火瞬间在云梯上燃烧起来,伴随着明军士兵的惨叫,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烟味。
投石车不断发射巨石,砸向明军阵营,地面被砸出一个个大坑,激起的尘土让人睁不开眼。
应天的朱元璋收到朱文正的捷报,心中欣慰不已。“正儿啊,别人都不看好你,偏你最争气,真给四叔四婶长脸啊。”
可平江战场的僵持又让他心急如焚。他多次派人催促徐达、常遇春、汤和加快攻城进度,半个月过去,平江却依旧牢不可破。
朱元璋深知平江之战意义重大,若不能尽快攻克,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,还可能影响整个战略布局。于是,他毅然决定亲临一线督战。
烈日高悬,暑气蒸人,平江城外的明军大营里一片肃穆。
此时,朱元璋,这位自号吴王的豪杰,正一脸怒容地站在营帐之外。他身披着一袭黑色绣金锦袍,腰间悬挂着一柄锋利的长剑,剑鞘上的宝石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,彰显着他的威严与权势。
徐达、常遇春、汤和三人早已得讯,匆匆赶来,在营帐外整齐列队,单膝跪地。“臣等恭迎吴王!”他们的声音虽洪亮,却难掩其中的忐忑。
朱元璋目光如炬,冷冷地扫过三人,一言不发地走进营帐。三人相互对视,眼中满是不安,赶忙跟了进去。
朱元璋眉头紧拧,额间的川字纹仿佛能夹死苍蝇,死死盯着徐达、常遇春和汤和三人,周身散发着的怒气,让营帐里的温度都降了几分。
“三个多月!平江城还固若金汤,你们当本王的军令是儿戏?”他猛地一脚踢翻了身旁的凳子,声音在营帐内回荡。
徐达三人低着头,大气都不敢出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,滴在满是尘土的地面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