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拉阅读上一章

第34章


此时的闪播总部,一场暗流正在涌动。董欣宇的旧部勾结外部水军,在各大论坛发布 “非遗电影只是资本噱头” 的帖子,还附上所谓 “内幕消息”:“选角根本不专业,就是为了省钱!那些流量明星被淘汰,是因为不愿意接受低价片酬!” 帖子里,还配上了断章取义的截图,试图误导大众。黄絮得知后,直接在直播中展示选角培训的完整视频:“我们花了 28 天,让每个演员掌握至少三项非遗基础技艺。” 镜头扫过训练室,某当红小生正在专注地雕刻木雕,木屑落在他认真的眉眼间;一位小花旦则在绣架前,反复练习着针法,手指被绣针扎出了血也浑然不觉。

选角工作接近尾声时,顾晗收到竞争对手的新动向 —— 对方的非遗纪录片提前定档,甚至邀请到了三位院士级别的文化学者站台。发布会上,竞争对手的负责人言辞犀利:“真正的非遗传承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,而不是娱乐化的改编!” 消息传来,闪播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。市场部总监焦虑地分析着数据:“如果他们先上映,我们的市场份额肯定会受到影响!”

黄絮却异常冷静,她将最新剪辑的试镜片段投影在会议室。画面里,李阿婆第一次面对镜头,手绣的动作虽然略显僵硬,眼中却有光芒在闪烁;年轻演员们经过训练,也能熟练地展示非遗技艺,动作里透着一股认真劲儿。“他们拍的是文化,我们拍的是传承。” 黄絮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“当李阿婆的手触摸到那些银针,当年轻演员们为了一个动作反复练习,这就是最好的反击。我们传递的,是跨越千年的匠心。”

夜幕降临,顾晗站在闪播总部的落地窗前,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黄絮发来的消息:“开机仪式准备得如何?我要让所有人记住,这部电影不是开始,而是非遗新生的序章。” 他回复:“苗寨的火塘已经备好,就等您点燃这把火。” 窗外,夜空中的星星点点,恰似无数非遗文化的火种,等待着在光影的世界里,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。而此刻,关于这部非遗电影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书写。

苗寨的清晨被低沉悠远的牛角号声唤醒,云雾如轻纱般在吊脚楼群间缭绕。青石板路上,红灯笼沿着蜿蜒的巷道依次点亮,宛如一条燃烧的星河。顾晗站在临时搭建的开机仪式舞台旁,脚下是苗家工匠用老杉木铺设的地板,还散发着淡淡的木香。他看着工作人员将 “《匠魂・绣影迷踪》开机大吉” 的红绸横幅挂在百年古榕树上,粗糙的树皮上还残留着历代苗民祈福的彩绘。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枝叶,在地面投下铜钱状的光斑,与苗族姑娘们银饰上的碎钻交相辉映,整个寨子仿佛被装进了一座流动的水晶宫。

黄絮裹着连夜赶制的苗绣披肩,颈间的银铃铛随着步伐发出清脆声响。她不时驻足调整机位角度,墨镜后的眼神透着导演特有的锐利与专注。当看到李阿婆被族人们簇拥着走来时,这位向来严苛的女导演罕见地红了眼眶。李阿婆身着崭新的苗族盛装,百褶裙上的图腾是她用三个月时间亲手绣制,裙摆下藏着十二双绣鞋,每一双都采用了苗绣最古老的 “双针锁绣破线绣” 针法,针脚细密得如同夏夜的星轨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第34章

你刚刚阅读到这里

1/1

返回

返回首页

书籍详情